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真人视讯百家乐·官方平台|剪报老人张瑞恒(图)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18    次浏览

图为张瑞恒正在剪报 图为张瑞恒正在剪报家住中北镇兴姜里的80岁的张瑞恒老人,自2004年开始迷上剪报,这一剪就坚持了十多年。目前,老人制作的剪报贴满了厚厚的300多册,100多个种类。小的剪报如同小人书大小,最大的“奥运会”专题剪报则长达20多米。张大爷也从每天6个多小时的剪报时间中收获了很多的快乐。走进张大爷的家,记者看到四周墙上都密密麻麻挂满了剪报作品,《金陵十二衩》《天津皇会》《我拍我娃》……80多平米的房子俨然成了“张瑞恒家庭剪报展”,而这些剪报作品也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把内容剪下来贴在纸上然后装订成册的,而是一幅幅经过粘贴、熨烫、描边、装裱等复杂工序的艺术剪报了。张大爷退休前是南开修建公司二队职工,曾做过长期的宣传和材料整修工作,平日特别喜欢读书看报。“刚退休在家呆着的时候也挺无聊的,就是在门口聊聊天,跟邻居打打牌,后来孩子们反对我打牌,我就订了份《今晚报》,开始剪报。”张大爷说。接着,老人拿出了他第一幅“处女作”—《城市快报》的小说连载《面朝大海》。“当时也没人教我,就拿个白纸做的封面,把小说剪下来之后贴上就完事了,装订成册的时候也是拿白线手工缝上的,实在是做得太糙了。”从2006年开始,张瑞恒开始参加各种剪报展。第一次准备参展的剪报作品《一户侯说》由于制作粗糙,没有被评选上。但是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了与别人作品的差距,找到了学习、研究剪报的技巧和改进方向。通过用心琢磨和摸索,张大爷剪报作品的精美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2009年,张大爷成为了天津市集报协会的会员。自此之后,张大爷似乎是找到了他剪报生涯中的领路人,剪报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剪报风格。“精美”和“整齐”是张大爷的剪报留给大家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剪报过程中,粘贴时使用什么材料也是很关键的。要用胶棒,不能用胶水,用胶棒粘贴出来的更平整,要是为了使做出来的剪报更美观,还会用熨斗熨平。”天津市集报协会的会员王大爷告诉记者:“老张有好多特别好的创意,比如他裱画使用的那种方法,用绫子布装裱,像《红楼梦》《金陵十二衩》,那小图裱得特别细致,挂在墙上,如同一幅字画,知识性与观赏性都特别的强。”正是因为张大爷的不断创新,在近两年各区县举办的剪报展中,他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大大小小的奖项有20多个。就在前不久,张大爷又凭借自己独创的“小字拼大字”的剪报方法制作的《渤海早报》,获得了今晚读者俱乐部颁发的艺术剪报创新奖。张大爷把自己最新创作的艺术剪纸作品《渤海早报》挂在了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渤”“海”“早”“报”这四大个字,是由1653个小字组成的。这些小字都是他从每天的报纸的报头和中缝剪下来的,用了大概1000份报纸。“这是我自己独创出来,里面的这些小字最难剪了,特别是那个“早”字,最后那一笔要是剪坏了一点,就前功尽弃了,手不能哆嗦,还得需要耐心和细心。粘小字的时候要用镊子或者牙签慢慢粘,要不容易把作品弄脏。这幅作品花了将近30天才完成。”凭借“小字拼大字”的方法,张大爷还创作了《今晚报》《今晚西青》《身边道德感动365》等作品。